首页-理论知识 >心理学工作伦理与督导课程笔记之11 网络心理咨询的伦理

心理学工作伦理与督导课程笔记之11 网络心理咨询的伦理

发布于:2022-05-20作者:起源心理阅读:2048

欢迎访问抚顺市起源心理咨询室

我室咨询电话/微信189-4030-0372

如果有需要不要犹豫,可以随时联系我

课程:中国大学慕课·心理学工作伦理与督导,西南交通大学,田瑞琪副教授

整理:抚顺市望花区起源心理咨询室 李海涛


心理学工作伦理与督导笔记

课程章节介绍:

01:心理学工作伦理与督导概论

02:价值观与伦理决策

03: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

04:专业胜任力的伦理

05:隐私权与保密的伦理

06:知情同意的伦理

07:多重关系和边界的伦理

08:心理测量与评估的伦理

09:研究与发表的伦理

10:研究与发表的伦理Ⅱ

11:网络心理咨询的伦理

12:与青少年儿童工作的伦理

13、危机干预伦理

14、主要督导模式

15、主要督导模式Ⅱ

16、督导工作同盟


11 网络心理咨询的伦理

11.1.1 网络心理咨询的伦理-1

 

网络心理咨询定义:(赖丽足,陶嵘,任志洪,江光荣,2018)

网络心理咨询指的是专业咨询师和来访者通过一定的技术媒介(例如邮件、电话、视频、信息、论坛等)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赖丽足,陶嵘,任志洪,江光荣,2018)。

在赖丽足的定义中,网络心理咨询已经包含了电话咨询。

 

网络心理咨询四个特点:兄秀敏(2014)

选择的自主性 相对的隐匿性 使用的便捷性 表达的限制性,借助互联网,咨访双方可以逾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可以跨城市和跨国家来选择咨询师,能够更好地进行咨访双方的匹配。

 

网络心理咨询劣势:

网络心理咨询无法取代传统的面对面咨询

跨国咨询的咨询师胜任力资质由谁来进行认证,对于伦理诉讼应遵循哪一国的法律和伦理规范?

网络咨询有可能就会使部分回避亲密关系的来访者通过网络咨询来回避内在核心冲突。

网络隐秘性更大的风险是咨访双方如果不了解对方真实背景的话,如何保证咨询师的胜任力?

如果出现来访者有自杀风险时,如何进行危机干预呢?又如何避免双重关系呢?

 

《工作伦理守则》8远程专业工作

心理师有责任告知寻求专业服务者远程专业工作的局限性,让寻求专业服务者了解远程专业工作与面对面专业工作的差异。寻求专业服务者有权选择是否在接受专业服务时使用网络/电话咨询。提供远程专业工作的心理师有责任考虑到相关议题,应遵守相应的伦理规范。

 

种网络心理咨询的伦理

文美华、王智弘和陈庆福(2009)总结七种网络心理咨询的伦理。

资格能力(专业胜任力)

专业关系

知情同意

评估诊断与技术使用

保密与预警

避免伤害

收费与广告

 

1)资格能力(专业胜任力)

安芹(2017)

01具备网络咨询的理论、实务和伦理专业训练

02具有咨询专业能力

03具备网络咨询的特殊技巧与能力

04 熟知电脑网络操作程序及网络媒体特性

05 了解媒体心理学

06 具有多元文化咨询的能力

07 了解特殊的网络文化

08 不同国家地区的咨询师执照对我国具有适用性,且法律管辖权清晰

2)专业关系

相对面对面咨询,网络咨询更具有挑战性;

流行的包月“情感顾问”并不是心理咨询,原因之一是他们无法构成心理咨询的专业关系。他们虽然也是付费关系,但他们并未运用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技术,尤其是7*24小时对顾客的回应也无法构建专业边界。

 

《工作伦理守则》8远程专业工作

8.5 心理师应明白与寻求专业服务者保持专业关系的必要性。心理师应与寻求专业服务者一起讨论并建立专业界限。当专业关系中的双方有一方认为远程专业工作无效,心理师则应考虑采用面对面服务。如果心理师无法提供面对面服务,则应帮助对方寻求合适的转介服务。

 

增强网络咨询中的真实性

咨访双方在开始咨询时就需要探讨网络咨询的局限性,咨访双方如何做能增强互动的真实性,如何降低网络这种媒体带来的信息限制。

由于网络的模糊性,来访者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相对于面对面咨询而言,网络咨询产生移情、反移情的可能性更大。

 

理清专业边界、分清专业关系和一般人际关系

真实性是真实的专业关系,而不是咨访双方全部生活都要暴露给对方。

建议咨询师在开始心理咨询时使用工作手机号、微信号或QQ号,将私人生活与专业工作边界分清。

 

11.1.2 网络心理咨询的伦理-2

3)知情同意

《工作伦理守则》8远程专业工作 均是网络心理咨询知情同意的重要组成部分;

8.1 心理师使用网络/电话提供专业服务时,除了常规的知情同意外,还需要帮助寻求专业服务者了解并同意下列信息:(1)远程服务所在的地理位置、时差和联系信息;(2)应用远程专业工作的益处、局限和潜在风险;(3)发生技术故障的可能性,以及发生故障时的处理方案;(4)无法联系到心理师时的应急处理程序。

 

在线咨询,需要:

专门的地点:咨访双方在封闭、安静、不被打扰的专门地点,不能随意选择汽车、机场、咖啡馆等不稳定的环境。

固定的时间:要选择对于双方都方便、能确保精力充沛的时间。还要避免多任务操作,比如接听电话,与人聊天等。

确认来访者是否成年:如果来访者是未成人年,他们 接受咨询是否获得了家长监护 人同意。最好由咨询师与监护人来签订知情同意书。

 

8.3 明确如何确保来访者的真实性:心理师在进行远程专业工作时,需要确认寻求专业服务者的真实身份及联系信息,也需要确认双方在心理咨询时所在的物理位置和紧急联系人的联系信息,以确保在寻求专业服务者出现危急状况时可以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

 

确认物理位置与紧急联系人是危机干预的应对措施。

 

8.4 强调心理咨询中来访双方的真实性:心理师在使用网络/电话与寻求专业服务者互动提供专业服务的全程,都应采取措施来验证寻求专业服务者身份的真实性,以保证对方是与自己达成协议要服务的对象。心理师应提供自己相关执照、资质和专业认证机构的电子链接,并确认电子链接的有效性以保障寻求专业服务者的权利。

 

安芹:网络心理咨询师以真实身份与来访者建立关系,咨询师在身份介绍时必须使用真实姓名。


4)评估诊断与技术使用

网络方式的丰富度不足,存在简化与失真,可能会造成临床判断与诊断上的偏差。比如,电话或语音咨询只能通过声音;文字咨询只能通过被来访者在认知层面组织过的文字。

进行网络心理咨询时,建议进行视频咨询,尽量增加真实性

 

5)保密与预警

网络心理咨询师通过适当的工作程序与硬件设施的设计,来避免泄密问题的发生(王智弘,2008)。

如电话可能被窃听、邮件或微信内容可能会被偷看,网络可能被黑客偷窥等。

 

《工作伦理守则》8远程专业工作

8.2 心理师应告知寻求专业服务者电子记录和远程服务过程在网络传输中保密的局限性,告知寻求专业服务者相关人员(例如同事、督导、个案管理者、信息技术员)有无权限接触到这些记录和咨询过程。心理师应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例如设置用户开机密码、网站密码、咨询记录文档密码等)来保证信息传递和保存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签订知情同意书时,要留紧急联系人方式,就是为履行可能的预警责任做准备。

必要时求助于督导,注意构建危机干预联动系统。

为来访者提供相关资源网站、当地专业人员及危机热线电话,并与来访者商定不在线时的联络方式。

 

6)避免伤害

安芹:避免伤害是“善行”的体现,要避免对来访者的伤害,最重要的是要确认来访者是否有能力使用网络咨询,确认在智力上、情绪上及生理上有能力使用网络咨询,以及会存在哪些风险。

 

签订知情同意书时需注意,符合8.5条要求

在签订知情同意书时,网络心理咨询师就要向来访者说明,咨询开始的1~4次咨询用于评估来访者心理状态和核心内在冲突,如果咨询师评估出来此访者不适合于网络咨询,就会建议来访者转成面对面咨询,必要时会将来访者转介给适合的咨询师。

8.5 心理师应明白与寻求专业服务者保持专业关系的必要性。心理师应与寻求专业服务者一起讨论并建立专业界限。当专业关系中的双方有一方认为远程专业工作无效,心理师则应考虑采用面对面服务。如果心理师无法提供面对面服务,则应帮助对方寻求合适的转介服务。

 

哪些人适合网络咨询?

安芹:探索个人成长和自我完善求助者、因为身体原因而自卑以及患有广场恐怖症、焦虑障碍或者社交恐怖症的求助者;说话或听力困难,地理位置孤立,或因为局促不安、焦虑而不能正常与咨询人员面对面地谈自己个人问题的求助者适合网络咨询。

哪些人不适合网络咨询?

安芹:涉及性虐待、暴力关系的来访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NBCC,1998,2001)、有自杀倾向的个体、思维混乱的个体、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以及有严重的社交人格障碍、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不适合接受网络咨询。

 

7)收费与宣传

网络心理咨询的收费

在网络上提供心理卫生信息与针对大众问题的公开答复是不收费的。但针对个人问题的电子邮件或聊天室互动则是要收费的(Sleek,1995)。

网络心理咨询的收费标准,要结合网络咨询师自己的收费水平以及当事人的经济能力酌情考虑。

网络心理咨询的宣传

在个人网页、微信公众号、入驻心理咨询机构或者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网页上提供的咨询师自我宣传的信息,要充分正确,

在网页上最好提供咨询师的收费标准,这是来访者选择咨询师考虑的重要指标。

11.2 网络心理咨询的案例解析

案例一:来源于互联网

A博士拥有国外知名大学心理学专业本科以及临床心理学硕、博士文凭,在国外某精神病院完成了博士住院实习之后,在国外一家大学开始做全职工作并拥有私人诊所,是该国的持证临床心理学家。A博士擅长边缘型人格障碍,以及运用CBT认知行为疗法和DBT辩证行为疗法治疗进食障碍。他在接受大陆某心理咨询知名B平台的入驻邀请几个月之后,向该平台提交了相关材料,并接受了面试,但面试官通过面试评估后拒绝了A博士的入驻申请。A博士异常愤怒,在网上写了洋洋酒酒几千字,详细描述了自己的受训经历及专业性,以及面试官的十个提问和自己的具体回答,他认为面试官不具备面试自己的资质,并且控诉该“平台并没有申诉或投诉的渠道”。

B平台继而对A博士的网络声讨做出了回应,他们在隐去具体的名字之后公布了面试官的受训背景,公布了面试评价表,并对A博士的质疑做出了相应的回应,“面试官建议不通过这位咨询师的最核心原因在于面试过程中,申请人比较注重呈现自我的思维过程,有50%左右答不对题,且全程没有与面试官进行任何眼神交流。基于面试过程中的交流状况,面试官本人不考虑让他通过面试,因为担心对方与来访者工作时可能会呈现出相似的态度······”“这位申请人,对于自身的学术背景在言辞中展现出来的优越性,恰恰是B平台此次拒绝他的原因。”

 

面对B平台对自己的回应,A博士给了B平台三点建议:一是建议选用非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进行面试审核;二是考虑设置申诉渠道;三是建议面试时不涉及个人隐私,感觉“谁来照顾宝宝”这个问题带有歧视。A博士觉得自己可以不计前嫌出任B平台的伦理顾问。

 

该案例涉及到专业胜任力的问题,咨询师的胜任力与面试官的胜任力,例如面试官可能不具备面试A博士的资格,因为A博士是CBT及DBT取向,这两个取向并不把个人体验作为咨询师受训的必要环节,而面试官却问了他做了多少的个人体验,并没有基于A博士的受训背景,在此处面试中B平台选择基于DBT或DBT取向的面试官应更加适合。

 

争论

面试官才会问“谁来照顾宝宝”,其出发点是为了确保A博士有足够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为来访者服务。

A博士因在家里照顾宝宝而穿着随便,那么又如何保证在咨询中,面对来访者穿着不随便呢。

 

A博士可能缺乏对于中国大陆来访者进行网络心理咨询的胜任力。

1几乎没有视频咨询和使用中文咨询的经验。

2整体思维方式是纯西方化的。

3因受训背景的优越性而对于中国大陆现有咨询情景持否认态度

 

面试官拒绝A博士的主要原因

A博士在面试过程中,“比较注重呈现自我的思维过程,有50%左右答不对题,且全程没有与面试官进行任何眼神交流”,因此担心他难以在网络上与来访者进行有效沟通。

A博士缺乏在网络咨询中建立专业关系的胜任力。

 

A博士以自己的专业受训背景来证明自己的专业胜任力,但在专业胜任力一讲中,我们已经强调过专业学历并不足以证明专业胜任力。

A博士所擅长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恰好又不适合做网络咨询。

A博士并没有青少年咨询的受训经历和咨询经验。

因此,A博士无法证明自己具有对于大陆来访者的网络咨询专业胜任力

 

案例二:

咨询师C在获得应用心理学本科学位之后任职于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从事危机干预和培训工作。基于对心理咨询的热爱,他在考取了人社司的心理咨询师证书之后,开始在一家网络心理咨询平台上接个案,不过所接个案是语音个案。最近,他碰到一个个案非常棘手。这个案例中的来访者D疯狂地爱上了咨询师C。来访者D的母亲患有精神分裂,来访者曾经患有双向情感障碍,曾接受过住院治疗,来访者非常担心自己也和母亲一样罹患精神分裂。来访者表现得非常极端和矛盾,一方面她会在咨询中、在平台上和咨询后的短信中辱骂咨询师,贬低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她又疯狂地爱着咨询师,认为咨询师在平台网站上对那些匿名网络提问的回答都是对自己说话,认为咨询师也同样深爱着自己却苦于咨询行业的伦理要求而压抑和否认对自己的感情,因为是语音咨询,就坚信咨询师一定不会在咨询室给自己咨询,或者躺在床上,或者吃着东西抠着脚···咨询师C觉得应该转介来访者D,但又担心转介会使来访者D感觉被抛弃,担心引起来访者轻生自杀。咨询师C感觉万般纠结。

 

请问在该案例中设计哪些伦理议题:

首先还是胜任力问题

来访者D:双向情感障碍、抑郁和躁狂症状、边缘性人格障碍,可能带有妄想成分、不排除存在罹患精神病性疾病的可能。

咨询师C没有接受过对抑郁症及边缘性人格障碍进行咨询的培训;根据《精神卫生法》,边缘性人格障碍不属于心理咨询范畴,而属于心理治疗范畴。因此,咨询师C不具备对来访者D进行咨询的胜任力。

有关网络的避免伤害原则

即使小C具备足够的胜任力,因为小D可能属于边缘性人格障碍,可能会有妄想症状和轻生自杀的念头,所以小D不适合做网络咨询。

即使做网络咨询,他们采用语音咨询也使来访者对咨询师的幻想或可能的妄想有比视频咨询更大的空间,他们采用的咨询媒介也是不适用的。

 

 

有关咨询媒介的适用性

1咨询师C和来访者D都只跟网络平台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没有在第一次咨询中,明确知情同意书的细节,咨询师C并未向来访者D讲清楚在头几次咨询中,对来访者D要进行初步评估。

2咨询师C和来访者D对知情同意书没有做任何讨论,没有留紧急联系人方式,就开始了持续咨询。

3咨询就在设置松散、难以保证真实性的设置中持续着,见不到明显的咨询效果。

所以,对于网络心理咨询伦理阉割的遵守,是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确保咨询效果的基础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抚顺市望花区起源心理咨询室网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您可在微信中搜索微信号「qy1879」或扫描左方二维码获得“暗号”哦!更多资讯等待你了解。

标签:#课程笔记

相关文章

心理咨询

电话咨询
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