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起源文摘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国家职业标准 · 心理咨询师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国家职业标准 · 心理咨询师

发布于:2022-11-07作者:起源心理阅读:750

欢迎访问抚顺市起源心理咨询室

我室电话/微信:189-4030-0372

如果有需要不要犹豫,可以随时联系我

整理:抚顺市望花区起源心理咨询室

一般心理问题诊断标准

目录: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神经症

一般心理问题诊断标准:

对一般心理问题进行诊断主要采用排除诊断法。采用排除诊断法对一般心理问题进行诊断时,遵循从重到轻的原则。先排除生理疾病,然后排除精神病,然后再排除神经症或人格障碍,然后排除是否是严重心理问题,最后诊断是否为一般心理问题。排除诊断法还要遵循由粗到细的原则,先进行心理问题的大类诊断,后进行小类诊断。

第一,看来访者是否是躯体疾病引发的心理问题,即排除生理疾病。

有的心理问题是由躯体疾病引起的,对此关键是治疗躯体疾病。一旦躯体疾病得到控制,心理障碍也就随之缓解、改变。

第二,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学原则,分析求助者自知力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1、正常心理学与异常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1)主世界观与客世界观的统一性原则

1.1)如果一个人坚信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感觉的刺激物,我们就可以认定,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

1.2)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并且坚信不疑,我们就可以认定,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妄想

1.3)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冲突与实际处境不相符,并且长期持续,无法自拔,我们就可以认定,他产生了神经症性问题

2)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各种心理过程(如认知、情绪情感、意志)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应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如: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的向别人述说自己内心的体验。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他有正常的精神与行为。如果不是这样,反而用语低沉、痛苦的向别人述说,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一致性,称为异常状态。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心理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

2、自知力指来访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即能否察觉或识辨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分析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哪些状态和表现属于正常,哪些属于病态的能力。自知力完整的来访者通常能够认识到自己患了病,知道自己需要治疗,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3、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紧张症性行为;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三,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1、神经症或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指一组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不一致的精神障碍。神经症除癔症外,没有精神症性症状,主要表现为烦恼、紧张、焦虑、恐怖、强迫症状、疑病症状、抑郁症状、分离症状、转换症状等。除症表现为短暂的发作外,病程大多是持续迁延的。神经症有各种类型,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2、内心冲突类型:常形与变形

1)心理冲突的常形有两个特点

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例如,夫妻感情不和,病人长期想离婚又不想离婚,十分苦恼。

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不论你持什么道德观点,你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是不道德的,上述的例子便是如此。

2)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两个特点:

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得可以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例如,某病人每天晚饭后就陷于吃药还是不吃药的痛苦冲突之中:吃药怕肝硬变和上瘾,不吃药怕睡不着。这在不懂精神病学的局外人看来是不成问题的,想吃就吃,不想吃便拉倒,实在决定不了可以去问医生,医生叫你吃你就吃,医生叫你别吃就不吃。

二是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如上例,你不能说吃药和不吃药何者道德何者不道德。


更多关于“神经症”的资料

3、动机冲突

按勒温的说法,动机的冲突一般有如下四种形式:

1.双趋式冲突

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两个动机同样强烈,但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冲突叫双趋式冲突。既想学英语,又想学法语,精力和时间有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选择其一的矛盾心情就是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冲突

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的时候,人们只好选择对自己损失小的目标,避开损失大的目标,这种冲突叫双避式冲突。怕货币贬值,存钱会带来损失,花钱买东西,又没值得买的东西时,或者忍受货市贬值给自己带来的损失,或者花钱买没用的东西,选择哪个损失会小一些,难以做出抉择的矛盾心情就是双避式冲突。

3.趋避式冲突

想获得一个目标,它对自己既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矛盾心情就是趋避式冲突。想吃糖,又怕胖;想考个好学校,又怕报名的人太多,竞争太激烈,考不上的矛盾心情就是趋避式冲突。

4.双重趋避式冲突

如果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就是双重趋避式冲突。两种工作,一种社会地位高但收入低,另一种收入高但社会地位低;春节将到,火车票紧张,想除夕到家,买票就得多花钱,避开高峰期,买票就可以少花钱,但回家的日期就不如意了。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体验到的冲突就是双重趋避式冲突。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 第七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四,若不是神经症,则考虑是否是生理心理障碍。

生理心理障碍主要有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呕吐症、失眠症、嗜睡症、睡行症等等。

更多关于“生理心理障碍”的资料

第五,若不是生理心理障碍,则考虑是否是人格障碍

更多关于“人格障碍”的资料

第六,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泛化: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被泛化。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七,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然不能自行化解;

识别病因:

1)生物学因素

2)社会学因素

3)心理因素

第八,形成初步诊断


注意事项:

诊断标准第三~第五项,在临床实践工作中,经常在一起评估,在书写案例时,仅简写,如“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趋避式冲突,与现实处境相符,属于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问题。”如出现贪食、厌食症状,需转诊。根据《精神卫生法》要求,心理咨询师无法对此类人员进行工作。

由于重大生活事件对求助者的刺激都是比较强烈的,对于求助者的影响比较大。处于实习期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提高警惕,不能因为其情绪问题持续时间短而简单地当做一般心理问题处理,应该根据求助者心理状态的发展,随时做好会诊甚至转诊的准备。

参考书籍: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012修正版,民族出版社,2012

心理咨询师(三级)2012修正版,民族出版社,2012

心理咨询师(二级)2012修正版,民族出版社,2012

心理诊断学(第三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6

精神病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22.04


心理咨询

电话咨询
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