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个案与督导 >案例分享:小事的抑郁焦虑求助(4)

案例分享:小事的抑郁焦虑求助(4)

发布于:2023-06-19作者:管理员阅读:2025

您好,首先感谢您的信任选择了我室

我室电话/微信:189-4030-0372

如果有需要请不要犹豫,可以随时联系我

小事的抑郁焦虑求助(4)

精神分析个案视频观摩演示

来源:咨询师之家 汤海鹏医师

整理:李海涛


第一个问题:咨询中我们有些时候似乎不太敢表达自己的愤怒或哪怕是人家做的不对的时候,我们也不太敢说。老师遇到这样的来访者怎么处理?

 

这要分一下程度,有的人他是意识不到的或者说他能够感受、感知到愤怒但有延迟,可能是两小时后甚至过几天之后才能觉察到自己的烦躁情绪,这种情况,他就压抑的很深。另外一种,就是和我们刚才看到的这种情况有些类似,感觉得到但好像表达不出来。如果表达出来的话似乎、可能会更难受。他就会在想象里面去表达。在我的想象里我是个巨人,然后,在现实层面,无非是把他逼到极点,到了他的那个临界值,他受不了,他才会去表达。所以这就是延迟。还有的人会反过来,他们专门挤占别人,什么事情都是以他为主,别人在他旁边就会觉得难受。所以,不一样。

 

第二个问题:汤老师当前咨询的思路是怎样子?以及后续的咨询是怎样安排的?

 

因为是二十次的演示,所以需要去集中一点去工作。在演示中来访者的结构已经比较清楚了,也就是说他的那个攻击性无法外放。他并不是说处在一个偏执分裂(位)到很深的一个位置,完全意识不到,他其实能感知甚至于在意识层面上他可以解释。但是他的那个任督二脉还是不通,他自己也觉得就在门口就通不了。

 

所以,我会觉得他的那个结构性的部分就在这个位置,他有一个内在的相对苛刻的客体的配对的这种关系。但是,这种苛刻的客体的配对的关系我们还是需要继续去收集一些资料,他不是那种常规意义上的纯粹的打骂和侮辱或者说抛弃,不是这样的。它是一种看重,然后把你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但同时在失望之后,他可能会打骂你然后攻击你,他是这样的一个位置。

 

有一些来访他不能够去消化的情绪储存在那个位置上,这导致于他无法在他感知到愤怒的时候能够去表达。因为这个表达对于他来讲的话,在意识层面中他觉得可能会有被抛弃或者说不被喜欢。他做了一个不道德、不善良的人,在意识层面中他是这样去解释的。但是,他的这个解释并没有被他自己的内在所接纳,所以,他无法处在一个真的消化他的位置上。所以,整个的咨询后面的过程都会集中在如何帮他去消化这个部分上。

 

上次咨询和今天的咨询其实都是在尝试朝这个维度、角度上去做这些工作。今天和上次咨询也是的在意识层面工作,然后在无意识层面和接近无意识层面的潜意识层面,我一般会在这三个维度上去穿插性的工作。

 

在意识层面的话它类似于我们在认知上的这种。嗯...我以前学认知,我觉得DBT的那个技术是蛮实用的,它可以把一个人的情绪、行为和思维很细致的展开,其实,我今天让来访在他讲到的按摩时内心冲突的这个事情上细致地去展开了,展开到一个他明明是有情绪,但是他就是不能够去表达,他明明知道自己在脑袋上说我表达了的话,我就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我就不会被喜欢了。但是他还是无法去面对这个部分,也就是说,到这个位置他还是没有办法成像,那我们就开始去补充一些早年信息、补充一些他自己的那些情绪性体验。他的情绪性体验还是会有一些阻挡。如果情绪体验更贯通,我们回忆起过往的痛苦的时候,那个情绪会犯上来。但他的情绪是逻辑化的,所以就像他说的任督二脉不通的这个部分确实是不贯通,也就意味着他在这个部分实际上是没有办法去承接他早年那种他受到的这种情绪上的冲击。所以这个部分一旦被他现在的现实所引发,他就会回避,他就会躲或者会憋或者他就会启动他的投射认同,这里我再花几分钟时间来去讲一下投射认同概念。

 

大家知道分裂和投射认同是克莱茵创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精神分析的核心的工作路径其实是依据这个部分来的。

 

分裂:是指把好客体和坏客体进行分裂,他会把他的所谓的坏客体投射到环境中去。

 

这个来访他的坏客体是什么呢?

 

他的坏客体就是对他苛责的人,不喜欢他的人。比如,他去按摩这个事情,其实我今天试图和他去理清这个过程,但是他依然是避开。这个过程里面有什么呢?我猜啊!他会表现出比较客气,过度的客气。

 

在第一次接触的那个时候,可能就会让对方觉得,我是可以去和这个人商量,然后边拿着手机边给他去按摩,他会首先呈现这样的信息出来。在这样的一个互动的过程里面,那这个焦虑于自己孩子的母亲又焦虑于工作的这个母亲,她有可能就会忽视掉她工作的这个对象,而去照顾孩子,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学员,他可能在态度上表现出的都是和善,你可以去照顾自己的孩子,他表现出来了。那对方可能就会顺势而为,然后到达了一个可以去忽略他,忽略这个学员的感受的这样一个位置。

 

他要通过这种细节的部分把对方投射到他内心的那个坏客体的位置上。等到对方真的完全开始去忽略他的时候,对方会觉得你不是可以接受我这么为你去按摩的吗?或者他的那个女员工可能想的是老板就是好心,他可以接受我在这里怀孕、养孩子还拿着高工资的。所以他就把对方推到了那个坏客体的位置上,完成投射认同。

 

主持人:我想到了另外一个话题,就是您刚刚讲到把坏客体投射到环境中去,听起来他在描述前面几件事情的时候,比如像按摩的服务员或员工怀孕,他会把对方想象到是坏的那个部分,他来侵占自己的权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你也提到了,你把接电话被打断这个事情引入到了这个讨论当中来。但是我们的这个来访者觉得没有愤怒,然后他觉得因为他跟你关系很好,甚至讨论区的朋友们会说好像是一个比较正向的移情。那另外一面,他为什么会觉得您做这个事情就没有关系呢?也有朋友会在讨论说,那是不是因为您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对他的尊重。比如说,你问了他并说“抱歉,我手机打进来了!”你好像体现出了尊重,但其他人好像就完全不在乎他。也没有问他到底会不会干扰到他,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他的关系,他会在所有的维度上平行去释放,只不过是释放的程度不同。也就是说他的原生关系和咨访关系以及他和员工的关系、他和他老婆的关系都是一样的,他依然在投射认同的循环里面。

 

这里我多说一点,为什么我要在最后的时候还是要去和他去解释,为什么咨询会被连续的打断三次。因为我依然是在那个坏客体的位置上,我目前处在一个被理想化投射的坏客体的位置上。也就是说他期待着有一个人是能够去爱他、喜欢他,并且不剥夺和挤压他。这就是分裂和投射认同在咨访关系里面的过程。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部分,包括上次咨询开始时的那个部分也是和这个部分相关。在上一节的时候,他首先就会觉得我批评了他的迟到,我其实只是在谈论他的迟到并没有批评他的迟到,但在他的感觉里面,我就是批评他的迟到。所以,在他的内心里面,我已经在坏客体的位置上了。

 

投射性认同是无意识的过程,所以他把坏客体的这个部分投射出来的时候,对于被投射的对象,你怎么说、怎么做和这个对象的本身关系不那么大,因为,上一次的时候,我都还没有说话,他就觉得我来批判他了。这一次其实也一样,就是这个情绪的部分,我是怎么去判定了呢?

 

因为我被打断之后是有一些烦躁的。被突然打断,一个人的正常反应是会有一些情绪性烦躁,当然这个情绪性烦躁可以很弱。对应的这个来访说他完全没有,我觉得,这里面他还是一个分裂和投射认同的启动的部分,只不过他程度偏得很低很低。所以他会觉得我汤海鹏、汤老师,就是在可以忽略他的感受的位置上,但这个部分他可以在意识层面上被加工为没什么,我自己也会碰到这种事情、这个很正常,他很容易合理化。

 

所以,我在最后的时候要去回应这个部分,我希望给他一些不同的感受。我觉得我要去回应他情绪里面还是会有烦躁、还是被打断了、还是觉得被忽略的那一部分。虽然他没有要求这个部分,但实际上他内在是需要的。

 

主持人:在咨询中,来访者在讲弹钢琴的事情,老师在这个事情上停顿了一下,然后把话题拉回到咨询里,询问来访者,我电话有进来,你是怎样的感受,其实在咨询最开始的时候,您有说到我刚刚进来个电话,不好意思。有朋友问,我们需要在咨询里提一些场外信息吗?后面老师又把这个拿出来单独讲,我当时的感受是讨论外面的部分然后又讨论现在,好像把这个咨询又拉回到这个此时此地,拉回到咨询室里面,这样一个做法您是怎么来考虑的?

 

 

处理问题的方式会和流派有关系另一个还会和工作习惯有关系。

 

我的工作习惯是以动力学为背景,但我并不是一个特别经典的范式,在经典的范式里面会强调留白,也就是说这个事情发生了,留白,不解释,让对方来去投射过来。经典范式可能会更强调这样的一种方式。

 

在我的工作习惯,我更倾向于主体间结构一些,所以,我更接近于大家关系平等一点。我并不那么的把自己放在一个绝对的咨询师的位置上,我觉得大家可能是一个伙伴关系,是一个共同推进的伙伴关系。所以,我会去解释一下当下发生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我也会去把它作为一个素材来去问一下,刚才发生的这个事情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然后,我也会去观察一下解释之后带给来访的反应是什么。

 

为什么当时的咨询会转向呢?这也和我的工作习惯有关系,我会更多的在此时此地去工作,因为此时此地是一个蛮好的工作路径。此时此地是一个当下前进、当下感受,如果我们去回忆原来的那个场景,它其实都是一个还原和加工。此时此地的这个部分它就更加活现、更加生动一些。我更习惯于去工作此时此地的那一部分,特别是对于来访的原生关系里有些东西浮现出来的时候,我会抓住这些此时此地的素材去工作。

 

当时,还有一个契机!就是,他不断地去举例子的那个过程里面,我感受到他的配合度是非常高的,高到他在无意识层面都可以配合。我想到要去谈原生家庭的时候,他就说了。这个都不是我问来的。所以,我想让他举例来说明他是怎么委屈自己的时候,他就举例子了。当他举到第四个例子的时候,我感受到他更多是处在一个满足我的位置上、更多地处在一个防御性位置上。那不是思考是防御。所以,我就转向了,转向于谈当下关系,有时候咨询的策略它有点像斗地主,你在出不去的时候,你就得打对子。这个策略有时候会需要改变一下。

 

主持人:有朋友问刚开始他就会问说这个电话是真的吗?还是我们安排的。其实你有解释是防疫办打来电话,然后在我这,其实这个问题应该就结束了。但是我想到另外一个有趣的话题,我们前面讲到来访者可能为了满足他人或者说碍于面子之类的,他不会去表达愤怒,然后在咨询过程中就立马同步出现了这样的问题。那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知道来访者的某些模式或者是某些互动的问题,那我们是否可以真的设计一些互动来激发他这个模式或者是很大力的推进咨询的进程?是否有些这样的例子呢?

 

有的流派里面,它是会有一些挑战性策略,就是挑战、激发性策略,但我们现在谈论的这个话题和激发性策略没有太大关系。那以后如果碰到了可以讲一下,现在我们碰到的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碰到的是投射认同的完成。我更觉得这是一个无意识层面——投射认同的过程,这个来访他太照顾人了,牺牲度太高了,甚至于导致于你们工作人员排错班!我会朝这个方向去思考。思考他的麦(视频)怎么连不上来?可能这真的是非常弱的那种忽略,忽略到真的是觉得这是一个随机事件、非常随机的事件。也可能真的就推动到你看我自己的生活也乱一点的时候。我是不是也可以多准备一个另外的工具,而不是用一个手机来去做这个事情。

 

有的人他可以让你足够重视他,你不足够重视他的话你下次见到他你就紧张。但是这个来访他是相反的,他会让你足够的轻松,你会觉得好像这个过程他就是可以推进下去。所以我更会愿意把他放在一个投射认同的维度来去感受,它是一个深层的无意识推动的结果,让这个关系匹配度里面就好像他总是处在一个可以被忽略的位置上,虽然他总是在呐喊。之前第四次咨询时出现过一次,这已经出了两回状况了吧!

 

第三个问题,在讲到关于弹钢琴的时候,来访者提到了他比较愤怒,他甚至会很愤怒地去砸门等等之类的一系列动作。这时,你有跟他确认这是你的想象还是你真的去做了。有朋友问,我们是否要去确认一下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实?是真的还是假的或是他自己想象的?当然,这可以判断他是否有一些精神病性的问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在您看来,在判断某件事情是真实还是幻想层面,有怎样的意义呢?

 

我们有一个基本原则,在咨询的过程中,来访者主观事实的部分他就是事实。比如说这个人有精神病性的问题,当我不是他开药的医生,我只是他的咨询师,那他幻想着在和空中的某一个声音对话,我就要去理解他的对话,我也会接受这个主观事实。虽然我的认知里面判定这是个幻听。但是,我也要去试图理解他的这个主观事实的背景和情绪是什么。所以,一旦我们处在一个咨询师的位置,他是否该吃药、是否该去住院,这个在前期评估的时候就完成了。完成之后,我们就不去猜测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不去判断这个事情,当我们觉得他讲的事情实在是太假了,那我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反移情来去感受。当然,你觉得他确实治着治着开始出现精神症状的征兆了,那你可以让他到合作的医生那里去看看。

 

而我那个时候为什么要问呢?因为,在那一刻,他其实把他的那个想象中的夸大的部分和现实中的愤怒部分扎合起来了,所以我是想要去了解一下,当他极度愤怒的时候,他其实和想象中的那个位置是会有一定程度的吻合。我是想要去确认他那个位置的吻合度,然后,来去理解他的愤怒能够去表达到哪个程度。我不是去确认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干了这个事儿。如果他主观意义上他觉得他是真的干了这个事情,那我就会感受到他主观上真的是干了的这个事情。

 

第四个问题,很多时候,来访者知道自己的模式,但还是不断的循环,那如何帮助他们来改变这样的一个过程?您在咨询中也让他去想象一下,如果他再去到那个按摩店会做些什么?然后,来访者说如果他去会怎么做做怎么做,如果他真的去做这个事情,其实会给他带来一些改变、带来一些新的体验来矫正现在的一些感受。但是他不一定敢去做,然后又重复的循环。汤老师当时也有说已经有了一个打通任督二脉的方法和路径,但是很多时候来访者可能就是不敢去做。那我们怎么可以慢慢的、慢慢在咨询过程中帮助他去实现这个过程呢?

 

那说明火候没到啊!那个路径是假的,虽然他讲得很清楚。我如果今天给他布置个作业,我又变成那个剥削者,那个苛苛刻的、苛责的那个人,要去严格、严厉的要求他,如果他不能满足我,我就会就是骂他、打他的那个人,就会变成这个样子。他已经把这个部分说出来了。所以,那个火候可能就不是我要以一种逻辑层面的部分来告诉你,你可以这么做、可以那么去试试,走不通。所以,这个来访他的更多的工作或者说重点是要回到他小时候的那些感受性的部分,他有一些部分是他内在承接不了,被压抑下去的那些部分,我们是需要帮助他能成像,能够退行到一定程度,让他这些东西能出来。这是我们后面工作的重点。而不是说在认知上,你改变一下这个自动思维!这个对于他来讲的话会变成新的压力。


往期:

案例分享:小事的抑郁焦虑求助(3)

案例分享:小事的抑郁焦虑求助(2)

案例分享:小事的抑郁焦虑求助(1)



—— 我是有底线滴 ——


分享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赞赏



【学习成长】

资料馆:心理诊断个案报告资料馆

笔记集:课程笔记读书笔记督导笔记咨询手记


抚顺市起源心理咨询室

          梦想,从这里起航!


抚顺地区老牌心理机构

因为专业,所以值得信赖


手机/微信:18940300372

抚顺市望花区昌图街27号楼4单元103室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抚顺市望花区起源心理咨询室网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您可在微信中搜索微信号「qy1879」或扫描左方二维码获得“暗号”哦!更多资讯等待你了解。

标签:#笔记集#督导笔记

相关文章

心理咨询

电话咨询
心理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