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论知识 >共情不能包治百病,心理咨询需要耐心!

共情不能包治百病,心理咨询需要耐心!

发布于:2020-05-03作者:起源心理阅读:2439

来源:johnF.Clarkin,FrankE.Yeomans,OttoF.Kernberg著 .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移情焦点治疗【M】许维素译,李孟潮审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推荐序

作者:李孟潮

整理:李海涛





01.

前言


这是一篇推荐序,我私自把标题命名为《共情不能包治百病,心理咨询需要耐心!》因为共情确实不能包治百病!有的时候哪怕你理解了对方,但也许这并不是对方想真正表达的!


就像最初我刚成为咨询师的时候,有一次接待一个来访者说我只想咨询一次,我需要你给我解决问题,我说我不保证,但我们可以试试,我确实用了50分钟,知道了他的点在哪里,并展现给他!但我用了太多的封闭式提问,我还沾沾自喜,看吧!我知道了你的问题在哪里!但结果可想而知,他并没有再一次的咨询,我成功的扮演了他早年的“父亲”,那么的刻薄,完全忽略了他的感受,这让他再次体验到了失望、愤怒与无助!临结束时他跟我说了一句:“我从不认为一个人可以感同身受的理解另一个人”,潜台词是你并没有理解我!是啊!我并没有理解到你,这让我每次咨询遇到阻碍时总是能想到他的话!所以从此以后我知道了,一定要弄明白来访者为什么今天来咨询室求助于你,这也许就是他求诊的原因,而不是他想咨询的问题!


而且坦诚的告诉来访者你的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有助于帮助来访者理解自己到底怎么了。


记得有一位长期服用抑郁药的来访者,看了很多医生、咨询师,偶然间发现了我的小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我这做了一次咨询,她打趣的跟我说看你这么年轻,就给你一次机会吧!虽然我知道你肯定帮助不到我!我并没有气垒,但在第一次结束时,我坦诚的告诉了她,你的问题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解决!这似乎来源于早年你对父亲的看法,这也是导致你跟丈夫、领导矛盾重重的原因,所以导致了你的抑郁,我的形容可能不太准确,但大概我觉得似乎是这样的!最后我们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工作了一年多,她在结束时告诉我,你知道我当初为什么选你当咨询师吗?我好奇的回答道不是因为我年轻,给我一次机会吗?她接着说:“你还记得?其实..是你告诉了我,我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好!而其他咨询师都说...我的问题不难,很快就会好起来,但我的问题根本就没有解决...这让我沮丧,只有你告诉我需要很长时间,我才能好起来...”




02.

推荐序



在心理治疗师的职业生涯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好像滴水不进;对于他们,任何方法、技术都失去了效果。


尤其是传说中包治百病、有益无害的“共情”。对他们来说,有时候越“共情”越糟糕,甚至“共情”之后,治疗师就被来访者纠缠而无法自拔。


这些来访者虽然让治疗师们头痛欲裂,但他们身上又有一种特殊魅力,让治疗师们要坚持工作。


他们的痛苦,是可以理解的,是打动人心的;他们的感情,虽然常常突破治疗界限,造成治疗师生活的无比麻烦,却是真挚坦白的。


他们,就是传说中的边缘人格组织者。


具有边缘人格组织者,大多数在DSM系统中,可以具有一种以上的轴二诊断上的人格障碍,轴一也多有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摄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共病。


边缘人格组织中最困难的一类,大概就是具有边缘人格障碍者诊断者。


这个疾病,过去被认为是“无药可救”的,现在不少专业者也如此认为可以预期未来一段时间,仍然会有不少人如此认为。


矫正人格障碍的治疗,相当于精神治疗领域的心脏移植。难度可想而知。


与边缘人格障碍者的治疗工作,用呕心沥血实在是不足以形容其艰辛困苦。不少同行为了他们的来访者,花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还经常被同行不理解。


最让人丧气的是,来访者好不容易治疗好转了,但还经常出现负性治疗反应——贬低治疗师,攻击治疗师,认为自己的好转和治疗师无关。而治疗只要出现哪怕一点点的纰漏,治疗师就有可能被来访者辱骂殴打、控告、索赔、威胁、投诉,甚至有些治疗师为此丢掉了执照。


所以有些机构明令禁止治疗师接待边缘人格者,避之如洪水猛兽。有些培训师也对学生们谆谆教导“见到边缘的,躲远点,那是治不好的。”


可是数十年来,专业界仍然不乏其人、前赴后继研究边缘人格障碍的治疗。


现在终于可以说,至少有一部分边缘人格障碍者,是可以痊愈或好转的。目前经过随机对照实验验证,对边缘人格障碍有效的治疗,共有四种—辩证行为疗法、图式疗法、心理化基础疗法以及在本书中将要介绍到的移情焦点治疗。


其中辩证行为疗法已经有较多的中文资料,图式疗法的治疗师操作指南也已经翻译过来,来访者自助手册正在翻译中。


而此书便是移情焦点治疗的治疗师指南手册。


这几种疗法各有特长。我个人的感受是,移情焦点治疗和图式疗法比较适合门诊治疗,而辩证行为疗法和心理化基础疗法比较适合住院治疗。因为前两者对治疗团队的协作性要求不高,而后两者则要求一个较为团结和谐的治疗团队。



据我这些年的观察,治疗师在运用移情焦点治疗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觉得这个疗法太理性了,太“冷酷”了,不够人性化。


其实这个疗法的原理之一就在于,治疗师要成为一个“民主的权威”,既能设定各种界限和规则,又允许来访者拥有自己的权力;并可以和来访者建立起分享彼此权力的领域。


这就要求治疗师能修通自己的权力情结,不要害怕拒绝来访者,也不会用“热情”来掩盖自己的恐惧——害怕来访者体验到被抛弃感。


当然一个修通权力情结的人,更不会轻易地对某某事情贴上一个标签,说,这是人性化的,那是不人性的。


因为他知道,人性往往在不同的人们的认知中具有不同的认知标准,随意拿着“人性”大棒挥舞的人,其实是在享受自己的话语权,而且往往不允许别人辩驳。


第二,治疗师求胜心切。


如果从纯粹性价比来看,治疗边缘人格障碍,真的是有些得不偿失。


一个治疗师一周接待边缘者2小时的话,大概要用2~3小时来平复自己被激发的情绪,用4~5小时看书学习先进技术,用1~3小时来参加案例研讨会。


但是治疗师为什么还要治疗这些人呢?除了权力情结外,自恋情结是很重要的动机。


虽然把自恋情结升华为对疗效的追求是适应社会的,但是治疗师的自恋情结会很快被边缘者捕捉住,从而成为控制、虐待、伤害治疗师的方法。有些具有恶性自恋结构的边缘者,在治疗成功后,相反会通过自伤、自毁、控告治疗师等方式来彻底摧毁治疗成果。


以上两点其实每天在临床工作中,都在我自己和同行们身上可以看到。直到8年前遇到了这本手册的前身—1999年那一版,一页页看过去,不禁叹为观止:


俺们能犯的错误,别人早就犯过,总结出来了;

俺们还没来得及犯的错误,人家也说了,该怎么避免;

俺们还没本事犯的高级错误,这些前辈们也写出来且指出来了;

俺们要还好意思说自己要发明一个本土化疗法超英赶美,那也太不地道了。

从那以后,我就很少说,本土化等,决心首先做好学生再说。


这次再次精读此书,仍然觉得自己对前辈们充满佩服和尊敬,而且对照自己的案例,又有了一个新领悟:


以前总以为自己应该把几种疗法的精华合在一起,为每个病人创造出一个更好、更快、更有效的疗法来。

现在猛然醒悟,这其实也是自恋情结在作怪,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完美的疗法的,也没有完美的治疗师。有些病人就是我没法治好的。

我学会了承认治疗的失败,承受治疗的失败,承担治疗的失败。

后来发现,当我接受失败后,好几个病人对失败的耐受力也提高了。

当下明白,又一次进入了自体一客体关系循环中。


最后要提醒读者的是,这本手册基本上可以算是精神分析书籍中困难度较高的几本之一。


困难一方面来自于作者的写作语言,虽然2006年这个版本已经在语言上有所改进,而我们翻译的时候,也已经照顾国内读者习惯,改写了很多句子结构,降低了因为语言带来的阅读困难。


但是,语言带来的阅读困难是微小的,阅读这本书真正的困难来自于其知识结构本身。


读者想要完全读懂这本书,除了需要具有精神病学、精神分析学、临床心理学、医学统计学、神经心理学各方面的知识外,尤其要有一定的人格障碍者的治疗经验,并且对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心理学和自我心理学的术语运用较为熟悉,能够看到这些术语就想到它们代表的临床现象,否则,要读懂它恐怕并不那么容易。


对于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治疗师而言,你会不难发现,这本书真是“旱地里下了一阵及时雨”,对很多临床困境提供了宝贵的治疗经验。


当然很多地方也许你会怀疑,我当年也怀疑过,不过后来实践证明,还是按照这些前辈的做法来做比较得当。


写这篇序的时候,正值身边出了两件事,一个是高铁撞车,另一个是我的一位同行的病人坠楼而亡。而这位同行和铁路系统一样,追求快速根治所有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倾向于认为自己可以整合并超越西方所有心理治疗流派。


高速高效是一件危险而悲哀的事情,做心理治疗的双方,都需要有耐心地享受时光,等待结果的浮现。无论成败,坦然接受,如同两个垂钓溪边的老者。




李孟潮

2011年8月4日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
抚顺市望花区起源心理咨询室网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您可在微信中搜索微信号「qy1879」或扫描左方二维码获得“暗号”哦!更多资讯等待你了解。

标签:#精神分析#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心理咨询

电话咨询
心理辅导